新闻中心
业务咨询:4006-663-863
电 话:0755-26070609
地 址: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中兴工业城3栋216-217室
新闻中心
中国连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之标准化二
苏宁从最初一家200平米的商铺发展成今天的1350家门店,销售收入从最初的一千多万到现在的几百亿。这样的数字增长背后是连锁的价值体现。某种程度上,无论地产还是零售商,中国需要更多的连锁企业,尤其是在连锁业尚未普及的三四级城市。像汉庭、如家这样的企业在中国的消费市场就非常活络,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西进”。这样的大趋势在未来五年到十年里势不可挡。
连锁已经渗透至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酒店到餐厅,从超市到顾问公司,连锁的空间其实很大。而连锁面对的是最基本的大众消费者,因此,没有众多大众消费者的支持,就没法谈规模,没法谈网点的布点,更谈不上品牌真正的社会影响度。
因此连锁业的生存法则是:好的东西必须是大众的,必须是符合世界、时代潮流的,而面向大众意味着赚钱只能细水长流。
丁杰认为未来连锁企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自己感觉有两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是连锁更加的专业化,另外就是我们多元化的发展。”他指出,这里的多元化是指连锁向上下游相关的价值链环节渗透,两者并不矛盾。
北极光创投投资合伙人吴炯同样认为,连锁行业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内需拉动中国人的生活水准,尤其是随着中产阶级扩大,衣食住行需求会进一步提高。”
如家的孙坚提醒听众要认识到连锁行业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到美国做路演的时候,美国的投资者都会问我这个差异化在哪里?”他说。“今天的中国还是相对没有那么精细化的过程,但明天我们在扩大的过程当中,必须知道差异化将是未来的重要战略。”
吴炯则从更深的层次分析了中国连锁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而造成了各地消费水平的不均,极大限制了中国连锁业的在空间上的发展。
丁杰还从文化的角度提醒业界,要认识到连锁经营模式是一个舶来品,它起源于西方契约社会大家靠规则行事的理念。而在中国,传统的东方文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对经验的一种默契。连锁业能否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还有待于社会的检验。
本文由e商连锁管理软件提供:www.vidarsof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