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深圳市微达软件有限公司
业务咨询:4006-663-863
电    话:0755-26070609
地   址: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中兴工业城3栋216-217室

新闻中心

【商贸流通】2012年度工业消费品批发业发展报告

来源:www.vidarsoft.com 编辑:e商连锁软件 发布时间: 2013-7-2

  工业消费品批发业在整个批发业务中约占五分之一的比重,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关联到工农业生产和外贸进出口,而且与城乡居民的生活和社会机构的活动密切联系,是沟通生产、贸易与消费的重要桥梁。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在上一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一、工业消费品批发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规模

1.经营单位数量稳中有增

           综合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历史数据和商务系统全国商贸流通业典型企业数据测算,2012年批发业的经营单位数约为369万个,比上年增长2%。其中,工业消费品批发业的经营单位约为101.4万个,比上年增长0.9%,但增幅比上年下降约8.5个百分点;在工业消费品批发业经营单位中,批发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占64.5%,小微型企业占34.8%,大中型企业仅占0.7%。

图1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经营单位数量构成(按主体规模类型划分)

工业消费品批发法人企业为36万个,比上年增长3.3%,其中,大中型企业为0.7万个,比上年增长5.0%;小微型企业为35.3万个,比上年增长3.3%;批发活动单位和个体户为65.4万个,比上年下降0.4%。

表1 2011-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全部经营单位的数量及增长情况

单位:万个、%

 

2011

2012

比上年增长

工业消费品批发业经营单位

100.5

101.4

0.9%

1.法人企业

34.9

36.0

3.3%

其中:大中型企业

0.67

0.70

5.0%

小微型企业

34.2

35.3

3.3%

2.批发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65.7

65.4

-0.4%

          分经营商品类别看,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单位数占比最大(占39.6%),其次为食品、饮料批发( 不含烟草)(占21.4%),贸易经纪与代理和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分别占11.8%和10.5%,其余行业占比不足10%。从增速看,2012贸易经纪与代理的单位数增长最快(增速为12.2%),其次是家用电器批发(增速为7.3%),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增速最慢(为1.6%),其余多数行业单位数量均有小幅增长。食品、饮料批发( 不含烟草)比上年下降11.8%(2011年增长7.3%)。


图3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经营单位构成(按经营类别划分)

图2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经营单位增长(按经营类别分)

2.从业人数略有增长

          2012年,批发业从业人数约为2290万人,比上年增长3.5%。工业消费品批发业从业人员为704.6万人,占批发业总从业人数的68.7%,受经营单位数增速的影响,仅比上年增长2.6%,其中,法人企业的从业人数为484.4万人,比上年增长4.4%。工业消费品批发业的从业人员构成中,大中型企业为117.6万人,16.7%,小微型企业为366.8万人,占52.1%;批发活动单位和个体户为220.2万人,占31.2%

表2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从业人数及增长情况

单位:万个、%

 

2011

2012

比上年增长

工业消费品批发业从业人数

686.5

704.6

2.6%

1.法人企业

464.0

484.4

4.4%

其中:大中型企业

109.2

117.6

7.7%

小微型企业

354.8

366.8

3.4%

2.批发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222.5

220.2

-1.0%

                                                                                                图7 工业消费品批发业从业人数构成(按规模和经营类型分)


分经营商品类别看,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从业人数占据首位(占35.8%),第二位是食品、饮料批发( 不含烟草)(占26.7%)。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占比最小(占3.5%)。其他行业分布较为均衡。

                                                                                                       图8 工业消费品批发业从业人数构成(按行业类型分)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从业人员比上年增长7.1%,高于全部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从业人数增速2.7个百分点。东北和中部地区的从业人数分别增长1.8%和1.5%,而西部地区的从业人数为负增长(-8%)。

                                                                                                     图6 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从业人数分区域增长变化情况(2012/2011)

3.销售额小幅上扬

2012年,批发业经营单位的销售额为4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工业消费品批发经营单位销售额为9.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5%
从销售额构成看,法人企业的销售额为7.63万亿元,占工业消费品批发业销售额的81.5%,比上年增长6.1%,其中大中型企业为4.38万亿元,小微型企业为3.24万亿元,分别占工业消费品批发业销售额的46.9%和34.7%;批发活动单位和个体户为1.73万亿元,占工业消费品批发业销售额的18.5%。

表3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销售额及增长情况

单位:万亿元、%

 

2011

2012

比上年增长

工业消费品批发业销售额

8.87

9.35

5.5%

1.法人企业

7.19

7.63

6.1%

其中:大中型企业

4.11

4.38

6.7%

小微型企业

3.08

3.24

5.3%

2.批发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1.68

1.73

2.8%


                                                                                                图9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销售额构成(按规模和经营类型分)

            分经营商品类别看,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和食品、饮料批发( 不含烟草)的销售额合计占总体接近于60%(分别为36.1%22.7%)。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占比最小(为4.5%)。其他行业的占比从4%11%不等。从增速看,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销售额增长最快(增速15.8%);家用电器批发的销售额增长最慢(增速为0.5%),其他行业的销售额增速在2%-6%之间。

                                                                                                        图10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销售额构成(按行业类型分)


   分区域看, 2012年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4.9%和6.2%,东北和西部地区的销售额有所下降(分别-1.8%和-1.2%)。

(二)运行特点

1.销售额继续向大中型企业集中

  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兴起的中国批发业(包括工业消费品批发业),一直保持着一种既高度分散(在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数量分布上),又相对集中(体现在销售额上)的发展格局。这一发展格局在2012年仍然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数量,主要分布于小微型企业和个体户(合计分别占99.3%和83.3%),而销售额集中于大中型企业(占46.9%)。大中型企业无论是在吸纳从业人数的增速,还是在销售额的增速上,一直优于小微型企业和个体户,工业消费品批发业向大中型企业集中的趋势正在延续。

2.行业增长速度趋缓

          数据显示,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虽然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但增幅已经大大降低,行业的整体增长收缩态势明显。

2011年相比,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经营单位数的增速降低了8.5个百分点,从业人数的增速降低了12.9个百分点,销售额的增速降低了16.8个百分点。

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流动资产合计占资产总计的比重下降。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均出现了流动资产合计占资产总计比重下降的情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减少了销售规模的扩张,并转而对库存进行消化和处理。

3.自工业企业采购的比例稳步上升

工业企业仍是批发企业的主要货源供给方。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购自工业企业的商品占57.1%,较上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除东北地区的工业采购比例下降8.2个百分点外,其他地区的占比均有所提高。

图11 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购自工业企业在购进额中占比情况

4.批发市场作用增强

批发市场仍是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销售的主渠道。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经批发市场销售商品的比重,由2011年的48.2%上升为51.8%,升幅达3.6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上升了3.5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上升了6.8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除东北地区下降0.8个百分点外,东、中、西部地区均呈上升态势。西部地区增幅最大,达到6.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增幅3.2个百分点。

5.经销占比上升,代理销售占比下降

销售额中经销收入的占比由2011年的63.4%上升到69%,升幅达5.6个百分点;代理收入由7.7%降为7.4%,降幅为0.3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的经销收入占比上升5.2个百分点,代理收入上升0.4百分点。小微型企业的经销收入占比上升12.4个百分点,代理收入下降1.3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各区域经销收入的占比均在提高,东部和中部地区提升的幅度较大,分别比上年上升6.3个和6.0个百分点,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占比仅比上年上升1.9个和0.4个百分点。而代理收入方面,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占比分别比上年减少了0.2、0.3、0.7和0.6个百分点。

表4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按规模分的销售额构成及变化情况

                                                                 单位:个、%

2011

2012

增减百分点

全部批发企业

 

 

 

其中:经过批发市场销售

48.2%

&, amp;, lt;, SPAN style="FONT-SIZE: 12px">51.8%

3.6

其中:经销收入

63.4%

69.0%

5.6

代理销售收入

7.7%

7.4%

-0.3

大中型企业

 

 

其中:经过批发市场销售

47.5%

51.0%

3.5

其中:经销收入

63.5%

68.7%

5.2

代理销售收入

7.2%

7.6%

0.4

小微型企业

 

其中:经过批发市场销售

62.8%

69.6%

6.8

其中:经销收入

62.1%

74.5%

12.4

代理销售收入

11.8%

10.5%

-1.3

6.电子商务快速增长成为亮点

2012年,在销售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大型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比上年增长79.1%,东部地区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拓展增速十分迅猛。经济发达和基础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和大型企业,以电子商务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对整个行业起到有力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三)效益分析

1.利润小幅增长

从典型企业数据分析,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7%,低于三项费用的增长0.2个百分点,其中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增长4.8%;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5.4%,分区域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6%、16.5%和2.7%,东北地区下降12.5%。

表6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相关利润指标变动情况

                                                             单位:%     

 

主营业务利润

增长

营业利润

增长

利润总额

增长

总 计

4.80%

4.70%

5.40%

按企业规模

 

 

 

大中型企业

5.00%

5.70%

6.4

小微型企业

-2%

-29.70%

-26.10%

2.人均利润略有上升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人均营业利润为8.98万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大中型企业增长0.05%,小微型企业下降24%。从区域看,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人均营业利润增长,其他地区下降

表7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人均营业利润变化情况

                                                                            单位:万元、%

 

 

 

2012

比上年增长

1、企业人均营业利润

8.98

0.2

按企业规模

大中型企业

9.62

0.05

小微型企业

2.13

-24.0

2、企业人均利润总额

10.34

1.0

按企业规模

大中型企业

11.07

0.7

小微型企业

2.52

-20.2

3.盈利能力基本稳定

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是衡量盈利能力的两项主要指标。

从利润与营业收入对比看,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为3.5%,比上年微降0.1个百分点,表明企业通过单位营业收入所获得的利润的比例基本稳定。其中,大中型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下降0.5个百分点。

表8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盈利能力变化情况

                                                              单位:%、个

 

 

2012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营业收入利润率

3.5%

-0.1

按企业规模

大中型企业

3.6%

-0.1

小微型企业

1.3%

-0.5

从资产利润率看,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资产利润率(营业利润/资产总计)为5.1%,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表明企业运用单位资产所获得的利润量在减少。其中,大中型企业资产利润率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下降0.9个百分点。

表9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资产利润率变化情况

                                                                   单位:%、个

 

2012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资产利润率

5.1%

-0.6

按企业规模

大中型企业

5.2%

-0.6

小微型企业

2.1%

-0.9

(四)效率分析

1.收入费用率小幅下降

从人均营业收入看,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了10.8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大中型企业增长3.7%,小微型企业增长7.6%。分区域看,除东北地区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减少外,其他地区均增加。

从人均三项费用看,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人均三项费用总共增加了1952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主要原因是小微型企业人均三项费用上涨明显,达8.6%。

综合两项指标看,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营业收入费用率为8.9%,比上年微降0.3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每单位营业收入所支付的费用减少,流通效率提高。

表10 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营业收入费用率等指标变化情况(按企业规模分)

                                                                              单位:万元、%、个

 

企业人均营业收入


人均费用


营业收入费用率



2012

比上年比增长

2012

比上年比增长

2012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工业消费品批发

260.2

4.30%

41.6

0.50%

8.9%

-0.3

按企业规模

 

 

 

 

 

 

大中型企业

268.8

3.60%

24.5

-0.20%

9.1%

-0.35

小微型企业

168.7

7.60%

9.5

8.60%

5.6%

0.1

表11 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营业收入费用率等指标变化情况(分地区)

                                                                              单位:万元、%、个

 

企业人均营业收入


人均费用


营业收入费用率



2012

比上年比增长

2012

比上年比增长

2012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工业消费品批发

260.2

4.30%

41.6

0.50%

8.9

-0.3

按区域

 

 

 

 

 

 

东部地区

288.1

2.80%

26.7

-2.40%

9.3

-0.5

东北地区

54.2

-2.20%

4.4

-2.40%

8.2

-0.2

中部地区

147.2

10.70%

10.7

6.40%

7.3

-0.3

西部地区

341.5

7.90%

27.1

18.90%

7.9

0.7

2.流动资产周转率略有下降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比上年下降0.16次,主要是受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周转率下降的影响。

表12 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变化情况

                                                                 单位:次

 

流动资产周转率




2012

2011

增减次数

总 计

1.91

2.07

-0.161

按企业规模

 

 

 

大中型企业

1.89

2.06

-0.167

小微型企业

2.14

2.19

-0.044

按区域

 

 

 

东部地区

1.84

1.97

-0.126

东北地区

0.80

0.82

-0.019

中部地区

2.13

2.43

-0.298

西部地区

2.34

2.74

-0.404

(四)经济社会贡献

1.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

2012年,按当年价计算,批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约为6.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其中,工业消费品批发业的增加值约占当年价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拉动当年价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0.6个百分点。

2.对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贡献

2012年,工业消费品批发业的从业人数704.6万人,约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2.58%;新增就业人数18万人,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9%。

二、工业消费品批发业发展趋势预测

综合分析行业稳定发展的基本轨迹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工业消费品批发业发展趋势预测如下:

(一)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大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外部需求已经很难拉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国内,由于产能过剩以及地方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再通过大规模投资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只是增幅上的放缓,增长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广大居民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要求仍然十分强烈。互联网技术、数字化产品、汽车、成品油和居住类商品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继续激发和增进居民和政府的消费需求,大宗的传统商品(食品、服装等)也会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改变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2013年我国的工业消费品批发业将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经营单位数、从业人数和销售额将基本与2012年持平,其中,经营单位数预计为104万个,从业人数预计为718万人,销售额预计为9.7万亿元左右,增长幅度分别约为2.3%、2%和4.1%左右(具体预测详见下表)。

表13 工业消费品批发业销售额预测

                             单位:万亿元、%

 

销售额









2013(预测)

预期比上年增长

工业消费品批发业总计

9.7

4.1%

食品、饮料批发( 不含烟草)

2.2

3.8%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

3.5

4.3%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0.7

0.7%

家用电器批发

1.0

-1.0%

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

1.0

13.4%

通讯及广播电视设备批发

0.4

2.5%

贸易经纪与代理

0.9

1.4%

(二)未来发展主要特点

中国批发业的发展空间广阔,总体来看,未来发展走向将具有以下特点:

1.围绕价值链延伸创新发展

未来的批发业将在生产体系、零售体系以及市场体系中更好地找准定位,在商品流通供应链中逐步提升影响力,不断创新发展,发展取向:一是向生产企业的总经销、总代理商方向延伸;二是向零售服务提供商转型;三是向商品流通体系资源管理者方向发展。

2.组织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目前批发行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批发机构组织化规模小,专业协作程度低,影响了批发业的集约化增长。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批发企业本身的创新转型,下一步行业组织化程度将加快提升。

3.信息化步伐加快

批发业机构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扮演好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中间人角色,增强发展能力,就必须加快信息化步伐,利用信息技术减少生产和需求之间的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物流效率,通过电子商务改善交易方式,扩展交易半径。

4.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未来批发业将通过完善功能来增强竞争力,逐步综合产品设计、集散商品、调节供求、顺畅信息传递、流通加工、物流、流通金融等方面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服务上下游的作用。

三、政策与建议

近年来,国家为保增长、促销费以及加强流通体系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商贸流通行业发展的多项措施,对批发业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仍需看到,批发业发展还面临经营方式有待转变,服务能力需要加强,物流配送体系配套设施需进一步跟进等方面问题。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加快推进行业转型发展。

(一)延伸流通产业链条,拓展批发业发展空间

批发业要经受住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大型零售商积极拓展引致的严峻挑战,就必须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和大流通的发展需要,发挥其承上(生产)启下(零售)的重要功能,在产业链基础上实行纵向一体化战略,加快其业务向产业链上下两端延伸,积极形成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这也是现代批发业实现科学持续发展的前提。具体来说,一方面可通过向零售商提供整买零卖、仓储服务、运输职能、提供信贷、信息和咨询服务、简化采购职能等综合性服务,把下游零售商牢牢“吸引”在其周围,推进纵向一体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批发企业在搜集反馈信息、拓展市场、深度开发等方面的作用,为制造企业提供高质量代理、代购、代销、代存、融资等服务,引导和带动制造企业发展。同时,致力于建立新型生产、批发、零售之间的战略联盟和互动关系,打破生产商、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阻隔,形成起更紧密、更稳定的纵向合作关系。

(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批发业运行效率

加快发展现代批发物流,基于物流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地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批发效率,更好地满足工业消费品批发企业的集中供货、集中配送、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的需求。一是要加快落实有关物流政策,并将物流基地建设与国家物流规划、物流节点设立结合起来,在大型和特大型城市或城市群的周边统一规划建立各类消费品的物流和供给基地,通过合理布局改变货物在途时间长、储存时间长等问题,提高批发物流运转效率。二是要在政策导向上支持批发企业积极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解决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等问题,对现有仓库、设施加以改造,逐步发展集仓储、包装、配送、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化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引导批发物流向规范化、标准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三)做强和做精相结合,加快批发企业组织化步伐

坚持做大做强和做专做精相结合,对于实力较强的大型批发企业,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其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形式,向大型化、综合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向多领域拓展,逐步构建按现代企业经营方式运作、交易规模大、经营效率高、竞争力强、对整个批发业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型批发企业,相应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向国际市场发展。对于实力较弱、规模小的部分地区性批发企业,可引导其做专做精,向有限职能批发商方向发展,如现购自运批发商、直运批发商、货架批发商、邮购批发商等,形成“低毛利、低费用、低价格”的专业化竞争优势,为零售商提供更经济实惠的服务。

 (四)丰富经营方式和服务功能,增强批发企业盈利能力

批发企业要着眼长远,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采取总经销和总代理的方式,致力于与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强的厂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商业信誉;有条件的还可发展经纪人、定牌监制等多种经营方式。在不断增强批发企业服务功能的同时,调整、提升和创新现有商品交易市场,加快发展具有现代交易手段和交易服务功能的新型商品交易市场,使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逐步向商品展示订货中心、采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商品配送中心等新型市场形式转变,推进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发展和提升。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批发业

    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交易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可考虑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支持批发企业和市场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处理系统、信息采集发布系统、电子结算系统、网上交易系统等先进的信息体系,注重加强批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改变普遍存在即时信息短缺、网络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

          (六)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强化批发业尤其是批发市场监管,保证商品质量,从严处理各类违规交易行为,是促进批发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为此,要利用信息系统登记、确认交易身份及资格,规范交易行为,形成良好交易秩序;要适时出台批发市场流通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批发交易的有关制度;要进一步理顺批发市场管理体制,从发展大流通出发,增强行政管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商品的批发活动进行适度监督与调控。

 

本文标签:  商贸流通   进销存管理软件   采购管理软件   仓库管理软件    零售管理软件

更多信息请查阅e商管理软件官网:   www.vidarsoft.com

OA办公系统官网: www.hll88.com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下载中心 解决方案 技术支持 问题反馈 购买支付

推荐产品: 连锁店管理软件  服装店管理软件  进销存软件  仓库管理系统   连锁资讯   服装资讯  企业管理  商贸流通

                     使用手册  连锁店管理系统   服装连锁管理软件  e商连锁商业平台  采购管理软件 零售管理软件

                     深圳市微达软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03-2013 粤ICP备09025463号-1